溥仪纪念馆(002:溥仪生平简介)

爱新觉罗·溥仪,字耀之,号浩然。1906年 2月 7日(清光绪三十二年正月十四)生于北京,满族,醇亲王载沣之子。1908年11月 14日光绪帝病逝,慈禧太后重病在身,立三岁溥仪为嗣皇帝,授载沣为摄政王,年号“宣统”。
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,登极不满三年的溥仪,由隆裕太后于2月12日代行颁布《退位诏书》。根据清室退位优待条件规定,不废帝号,仍居宫禁。
1917年7月1日,溥仪在紫禁城召见张勋,准其奏请,复辟帝制,恢复宣统年号,但仅做了十二天皇帝,即随张勋的失败而再次退位。
1924年,冯玉祥等发动北京政变后,重组内阁,决定修正清室优待条件,废除皇帝称号并将溥仪驱逐出宫。出宫后的溥仪,回到醇亲王府,不久逃入日本公使馆。1925年 2月,溥仪由日本便衣警察护送至天津暂居,伺机复辟。
1931年“九·一八”事变后,溥仪在侵华日军的策划下潜往东北,次年3月当上伪满洲国执政,1934年 3月又改称伪满洲国康德皇帝。1935年 4月和1940年 6月,溥仪以伪满洲国皇帝身分先后两次访问日本。
抗日战争胜利后,溥仪于1945年 8月17日在逃往日本途中被前苏联红军俘获,押往伯力,并在收容所关押五年。1950年 8月,溥仪与其他伪满洲国战犯一起被苏联政府移交给中国政府,其后,在哈尔滨和抚顺战犯管理所关押十年。
1959年12月 4日,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赦令,溥仪得以特赦,后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,1964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,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逝。
上一篇:溥仪纪念馆 (008:结束语)
下一篇:溥仪纪念馆(001:前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