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县的历史文化之燕文化
历史上有很多燕国,但多指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北方的一个诸侯国,也是战国时为七雄之一,前222年被秦国消灭,又称北燕国;黄帝的后代中有个叫伯儵的,商朝时被封于燕,建立燕国,历史上为与蓟地燕国相区别,称作南燕;西汉、魏、晋时期,燕国曾作为一级地方政区郡、国并行;后又有前燕、后燕、西燕、北燕、南燕、大燕、五代燕及明封国。
这里的燕国,特指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,为战国七雄之一。地点在今北京及河北中、北部(“周武王之灭纣,封召公于北燕”)。
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大爆炸的特殊时期,四书五经诸子百家都诞生在这个时代。
燕赵文化以慷慨悲歌、好气任侠为主要特征。燕文化是燕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易县,作为燕国都城——燕下都所在地,很多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。
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燕昭王招贤纳士和荆轲刺秦王了。燕昭王高筑黄金台招贤纳士、荆轲刺秦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尊贤和重义的代表和典范。而尊贤重义是燕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所在。
这两个故事在《史记》中都有十分详尽的记载。
招贤纳士:公元前314年,燕王哙禅让于相国子之,太子平不服,作乱,失败被杀。齐国、中山国趁机伐燕,燕国大败几乎被灭,燕王哙和子之被杀。齐国退兵后,燕人拥立在韩为质的公子职,是为燕昭王。昭王即位后定都易水,礼贤下士,筑黄金台,各国士人“争趋燕”。乐毅自赵国来,邹衍自齐国来,剧辛自赵国来。昭王“吊死问孤,与百姓同甘苦”,又以乐毅为亚卿主持国政,经过二十八年励精图治,原本弱小的燕国成为一时之强。前284年,
燕昭王高筑黄金台招贤纳士成为中国历史上人才兴国的典范,据说也是开启人才市场的第一人。
荆轲刺秦:前227年,燕太子丹为报秦侮,也为阻止秦国灭燕的脚步,派荆轲刺杀秦王嬴政。太子丹在易水河边为荆轲送行,高渐离击筑,荆轲和而歌。一曲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”成为千古绝唱。荆轲刺秦失败,加速了燕国的灭亡。
上一篇:易县的历史文化之长城文化
下一篇:易县的历史文化之史前文化